本报讯 近日,“一画开天·公祭伏羲大典全国书画展”在甘肃天水华夏艺术馆举行。姜陆、何东、张金卫、李建春、张耀来、赵万顺等艺术家出席活动。本次活动由中国书画报华夏之星艺术中心策划,中国书画报社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水创作基地共同主办,天水华夏艺术馆承办。同期, 《中国书画报》天水艺术中心揭牌。 本次展览是华夏之星的第七回提名展,也是华夏之星与举办地本土书画家的第一次联展,共展出包括刘大为、杨力舟、张飙、李翔、苗重安、赵万顺、李建春等特邀名家以及蔡永田、常桢、董红君、杜印等华夏之星书画家作品八十余幅,艺术家用书画艺术表达华夏儿女在新时代不忘初心,传承中华文明,为伏羲大典公祭拉开帷幕。 《十九大礼赞》 《伏羲先天图》等一幅幅颂扬民族先贤,反映时代脉搏的主题作品,令观者驻足。 据组织方介绍,“华夏之星”活动每三年举办一届开创了民间选拔书画人才之路,发现和扶持了一大批书画人才。据了解,今年5月23日启动的第三届海选,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十九大报告精神为主旨,倡导艺术家创作反映时代、受市场欢迎、人民喜闻乐见、有品位有格调的艺术作品。
“国学热”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对于传统文化,商家看到了商机,开发商看到了概念,地方政府看到了旅游噱头,而传统维护者则痛心疾首,哀叹道统的缺失。 无疑,过于老套的传播内容和形式已不为年轻人所喜爱,背《三字经》和《弟子规》已不能俘获稚子之心。我们处在一个全球化世界、互联网的平台之上,传统那一套已不再奏效。 今年两会上,腾讯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提出打造“数字文化中国”的提案。4月23日,腾讯副总裁、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在UP2018腾讯新文创生态大会上表示,“数字文化绝不是简单地把文化进行数字化和网络化,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化生产与传播方式。” “新文创”有时是新瓶装旧酒,做好传统文化的真正活化和重新演绎,有时候干脆就是新瓶装新酒,面向未来去构建新的文化内容。“三从四德”“三纲五常”这些东西,老外和年轻人肯定不接受。那你的传播效果就是零。 “一定要找到和世界人民尤其是年轻人的最大公约数,就是普世的价值理念,比如说互相尊重,比如说平等,比如说勇敢和奋斗,还有就是爱。”腾讯将本次大会的宣传口号定位在“向爱而生”。 一个让明朝皇帝朱棣唱rap的H5作品,曾经一度刷爆朋友圈,许多创意者利用故宫元素做出的表情包,也在网络上受到热捧;去年非常火爆的《国家宝藏》,更让许多国宝级文物圈了一大拨粉。可见,好的内容加上好的形式,就会具备完全不同的力量。在年轻人当中,既有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会穿古风服装、看文物纪录片,也有人热爱潮流,会热追偶像明星、喜欢玩游戏看电竞直播。因此,传承和传播中国文化就要找到新的演绎形式。应该说,当代年轻人大多是热爱自己的历史文化的,只是文创人员还没有找到好的表现方式。 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表明,传播和传承文化,先要找到故事,找到共享价值观,再找到新颖的表现形式,让大众包括海外朋友共同参与进来。 众所周知,《功夫熊猫》表面上是中国传统符号的成功,实际上是好莱坞的成功——功夫是你的,熊猫是你的,可《功夫熊猫》是好莱坞的,因为人家找到了故事和理念的成功表现形式。 怎样让传统文化换上新化身,这是我们传播的一大痛点。而且,打造数字版文化中国,这个文化中国也一定是为年轻人和世界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实际上,年轻人由于国际化和互联网化,他们的价值观更加接近全球潮流,这一点老一辈不得不承认是相对落伍了。 此次峰会提出,让多元文化IP汇成“世界语言”。事实上一国之文化本身就是交融交汇的结果,就像孙悟空,它的原型可能与印度的神猴哈奴曼有关;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花木兰,在美国,同样可以被改编成非常励志的故事;诞生于英国的哈利·波特,可以带给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孩子一个同样的魔幻童年;而许多超级英雄,无论在哪个国家,都被视为偶像。这些承载着人类普世情感的IP,就是跨越民族和国家的“世界语言”,它可以让不同国家、不同种族情感相通、彼此了解、互相信任,也能带领人类走向正确的方向。 最后,文化从来都不是速成品。传承文化需要保持耐心,保持对文化的敬畏,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约翰·莫尔绘画奖如何助力当代艺术研究 ■本报记者 赵丽莎
约翰·莫尔绘画奖是1957年创办于英国的专注于绘画的奖项,每两年举办一届,迄今已连续举办29届,2018年迎来了英国赛区的第30届赛事。2010年,约翰·莫尔绘画奖与上海美术学院合作,进入中国,迄今已成功举办4届。 2018年1月,曾参加过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第2届评选的艺术家刘小东赴英国参加了2018年约翰·莫尔绘画奖(英国)第30届的初评工作。无论是在中国本土,还是在英国赛区,越来越多的中国当代艺术家接受邀请并介入到约翰·莫尔绘画奖的评选工作。仅在中国赛区,参加过评选工作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就有:第1届的曾梵志、谷文达;第2届的刘小东、丁乙;第3届的张恩利、王兴伟;第4届的杨诘苍、刘�|;到今年第5届的叶永青、毛焰。可以说,他们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中坚力量,本身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生态最为了解,他们介入约翰·莫尔绘画奖评选的智囊团队伍,在大赛本身“匿名”评选机制的设置基础上,不仅助力并提高了大奖评选的专业度,同时还为大奖的产生以及学院收藏的分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3月4日,第5届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的二轮评选工作在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完成,经过多次讨论后,评委们从复选的197件作品(陈列展示于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中,评出最终包含5个大奖在内的103件入围作品。其中1位约翰·莫尔绘画大奖与4位约翰·莫尔绘画优秀奖将于4月10日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正式揭晓,包括5个奖项在内的103件入围作品届时将一并亮相。 从3319张(第5届投稿数量)作品中评选出5个奖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评委们不断用苛刻的标准确认、判断自己认可的艺术家。第5届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评委除了中国艺术家叶永青、毛焰,还有3位国际评委,分别是英国画家、版画家伊丽莎白·麦吉尔,1999年约翰·莫尔奖一等奖、2000年透纳奖获得者迈克尔雷·德克尔,英国圣像美术馆馆长乔纳森·沃金斯,并由英国皇家美术与人文学院院长胡安·克鲁兹担任本届评委会主席。评委会主席在整个评选过程中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他既要民主集中,又要富有智慧,能平衡5位评委的不同意见。综合看来,第5届评选中评委们更关注的是,作者的创造性与作品的生命力。尽管他们对艺术风格的表现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对画面呈现出的创造力、生命力的表现,实际上他们都有着共识。 什么是优秀的艺术?中国为什么要把英国的奖项引进来?艺术评审工作怎么进行?约翰·莫尔绘画奖给中国的艺术家带来何种改变与影响?这是自奖项进入中国赛区之后即引人关注、讨论的话题。随着奖项每两年一届的评选、累积与深入,约翰·莫尔绘画奖在未来的经营和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大家也赋予了这个奖项更多的期待,如约翰·莫尔绘画奖如何为当代艺术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资源,再如约翰·莫尔绘画奖如何丰富美术学院的当代收藏等。可见这个奖项不仅给获奖艺术家带来影响,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推动、收藏、研究都提出了新的命题。正如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所谈到的:“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真正最大的获益者是与之合作的上海美术学院。按照大赛规定,由上海美术学院收藏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每届一等奖的作品,这种收藏看似只收藏了一张画,但它却记录了整个过程,并且凝聚了评委们的一种学术观点和他们对于变化着的事物的判断,以及对艺术价值取向的赞同,可以说,学院收藏即收藏了评委们学术的价值取向和判断。” 如今,从第1届到第5届,中国赛区参加投稿到参赛者的年龄梯队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40到70后”、“80后”、“90后”各占了投稿人数的1/3,“90后”后续力量更是来势凶猛。 相比2016年中国赛区艺术家在技巧、颜色等技术层面上,有不太喜欢运用颜色的整体印象,评委们对此届的反应则是“很强的国际感”,中国的艺术家们正在观察、了解这个世界上的其他地方发生的事情,这对于年轻的艺术家来讲是一个非常健康的过程。正如评委们所言,中国的绘画渐渐趋向平民主义、草根精神,有些作品不局限于地域性,在非常全球化的面貌下,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接下来如何助力于当代艺术研究的一系列问题,或许将是评奖进一步带给我们的思考。
本报杭州讯 庄燕琳 近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动漫节杭州南宋御街中北创意街区分会场彩车巡游在杭州武林商圈中山北路热闹开场。 本次巡游共分为序幕《杭州欢迎您》和《全民乐动漫》《世界看杭州》《动漫在杭州》4个篇章。4辆巨型彩车及700名演员组成了总长约500米的巡游表演队伍,从中山北路凤起路口出发,由南往北行进,用60分钟的时间生动述说了一个个色彩斑斓的动漫故事。 社会人小猪佩奇、哆啦A梦、米奇米妮、正义者联盟、葫芦兄弟、熊大熊二等中外经典卡通明星纷至沓来。从《光影对决》《天谕》《梦三国》等热门游戏中“走”出来的角色扮演者,做到造型气质高度还原。还有银行代表Red0也首次加入动漫队列,在各种神奇的幻象里,现场观众与动漫人物一起致敬童年,畅想未来。 与往届不同的是,此次动漫彩车巡游首次请了杭州市民和外国友人参与方阵演出,更加突出动漫的参与性和国际性。在《全民乐动漫》篇章,他们以家庭成员、好友、情侣、外籍友人四种角色,分别带来欢乐小家庭、友情漫天下、爱情甜甜圈、国际大联欢等精彩的主题表演,体现了大众参与动漫,分享动漫的欢乐氛围。 除了精彩的彩车巡游外,此次分会场活动还专门安排了两场特色文化活动。当天,武林商圈民间文化匠人作品展在中大广场进行。人可艺术中心也上演了现代艺术家韩冬的绘画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