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2022
01-22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舞蹈教育,我曾发表过两篇文章,一篇题为《分众化课程设置与综合型人才培养——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舞蹈教育刍议》,另一篇题为《整体论文化思维与“环中圈”舞蹈格局——再议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舞蹈教育》。这次要谈的“在地化与公约数之间的民族舞蹈教学”,应该说是“三议”了。此次是借近期在呼和浩特市举办的“朝、蒙、维、藏”区域联动的民族舞蹈教学研讨,谈点思考体会。

    记得1997年,我应邀去韩国参加一个研讨会,研讨的是“东方舞蹈现代化”问题,但做主旨发言的只有中、韩、日、俄、美5个国家。会议期间,与写作《崔承喜传》的韩国舞蹈学者郑�\浩有所接触。为了获得“崔传”,我将彭松先生与我共同主编的《中国古代舞蹈史纲》送他一册,并通过翻译说了一段“套近乎”的话,大意是中国汉民族的三大族源是华夏族、百越族和东夷族,而东夷族又有相当一部分构成朝鲜族的族源。谁知郑�\浩不予认同,说他们与蒙古族比较近,因为都是在舞蹈中动肩的民族——当然,他的意思是朝鲜族舞蹈和蒙古族舞蹈都较为强调肩的表现力。

    语言是识别民族的一个重要特性。就语系而言,蒙古族语族属于阿尔泰语系,与其共生的还有突厥语族和满·通古斯语族,而朝鲜族语言并不在这个语系。我曾看到一个研究,说朝鲜族语言中有不少词汇与闽南方言读音相似,而闽南的原住民是百越中的瓯越,如同桂北的骆越也出自百越一般。于是我对郑�\浩说,族群的舞蹈风貌受多种因素影响,而生存环境的影响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在生存环境的诸因素中,纬度的高低往往决定族群舞蹈主要运动部位的高低——如蒙古族、朝鲜族舞蹈的主要运动部位在肩,就是生存环境的纬度较高所致;而在中国纬度较低的地区,如傣族舞蹈以及云南汉族的花灯舞蹈,主要运动部位就在于胯。这回郑�\浩似乎无言以对了。

    插入这段回忆意在说明,生存环境不仅是区域、族群舞蹈的重要风格成因,它其实也潜在地影响着我们舞蹈教育选材的动力定型——这里指的是肌肉运动的动力定型,是一种以习俗性体态出现的习惯性动态。这样我们就能明白,关于分众化课程设置中的综合型人才培养,其实不只是为延续和传承某种族群舞蹈的风格,而是同时考虑舞蹈教育选材的材料构成。“在地化”与“分众化”有相通之处,它们都是针对制式化教育而言的。在地化教育,其特征在于“在地化知识系统的知识生产和在地化的社会参与式教育相结合”。

    就其实质而言,“全国区域少数民族朝、蒙、维、藏舞蹈精品课展示暨课程研讨”是在地化教育的研究,它在根本上是有别于“桃李杯”舞赛和制式化教育的,它搭建了一个互激互励、互促互进的平台,这个平台上寻求的共识或趋近的“公约”,实质上是在地化而不是另一种制式化。

    我们展示与研讨的对象虽然目前还主要是“全国区域少数民族朝、蒙、维、藏”,但它的意义和影响显然不止于此。因为,“全国区域少数民族”已然说明,我们是在民族情怀与国家视野的统一关联中、在“在地化”与“公约数”辩证联系中来思考,应当正确把握以下关系:第一,应当正确把握民族文化情怀和国家文化视野的关系。国家文化视野,指的是我们共同的文化主场,是我们“不忘初心”的文化自信。如习总书记“七一”讲话所言:“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文化视野,是我们传扬和建构民族文化情怀的一个基本参照,民族文化情怀的建构应当丰富国家文化视野的内涵并和谐国家文化视野的格局。

    第二,应当正确把握民族文化记忆与国家文化想象的关系。国家文化想象,是基于我们共同文化理想的文化创新之举,是为了给未来留下我们这个时代的民族文化记忆。反思我们的民族文化记忆,可以看到我们各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都不缺文化想象,并且也正是那些促成民族进步与发展的文化想象构成了我们文化记忆的宝库。辩证地来看民族文化记忆和国家文化想象,可以认为国家文化想象不全是凭空的想象,它需要民族文化记忆来驱动和支撑;文化记忆也不会是冷却的记忆,它必然在国家文化想象中燃烧和沸腾。这说明,民族文化记忆与国家文化想象不仅相互依存、相互补充,而且相互砥砺、相互转化……虽然文化记忆和文化想象都有其形态与内容、结构与功能,但文化想象更多地从内容与功能出发,文化记忆则较多地强调形态的不可变易于结构的相对守恒……过于去纠缠只鳞片羽、一招半式、残篇断简的形态与结构,有可能在对“文化记忆”的把玩中忘却功能的要义和内容的真谛。

    第三,应当正确把握“区域民族文化”和国家文化格局的关系。这是我在《整体论文化思维与“环中圈”舞蹈格局》一文中提出的一个观点。区别于“制式化”的“在地化”教育,是因为注意到不同少数民族地区历史舞蹈传承的特殊性和舞蹈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当我们把目光从微观视角投向宏观视野,或者从目前“全国区域少数民族朝、蒙、维、藏”这个舞蹈教育展示与研讨的平台上来审视,我们注意到,这一个个具体的研究对象围绕着我国的边疆地区环接成一个环状的格局。也就是说,每一个局域和它相毗邻的地区就文化色彩而言是通中有变的“过渡色”,而和它相面对的地区是反中求正的“对比色”。因此,我们的展示与研讨,不能只用“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还要运用“从整体到局域”的方法。因为事实上,“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在地化”很难把握并突出自己的特色,“在地化”的特色性往往决定于“整体”构成的关系性——这也就是我所说的“公约数”。我所说的“环中圈”舞蹈格局,指的是“环中舞蹈文化圈”。这是我在主持北京舞蹈学院院务工作期间、在《关于筹建“东方舞蹈”专业的若干思考》中提出的理念。可以说,对于我国少数民族舞蹈教育来说,把握“环中圈”的理念十分重要——它是我国舞蹈文化总体格局的涉外门户和安内框架:一方面,它与我国周边国家的舞蹈文化唇齿相依;一方面,它又是我国多元一体舞蹈文化的有机构成。

    第四,应当正确把握“已然区域民族”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关系。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这三大区域经济带作为我国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带,由此开启了中国经济区域协同发展的大棋局。与之相关联,我曾在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组织的一次研讨会上,提出了“长江流域舞蹈高等教育的平台建设与协同创新”的构想;我也认为 “区域少数民族”的舞蹈教育展示与研讨,应该积极融入到“一带一路”的区域发展重大战略中。就目前参与展示与讨论的“已然区域民族”而言,似乎更聚焦“一带”而缺席“一路”;而即便是“一带”,我们对如何借力于经济发展战略来带动文化发展也思考不够。今年在呼市举办的研讨是继延边之后的第二届,我们能否在举办一轮(四家轮值)后在两个方面有所拓展:一是顺应“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完备“一路”的“区域民族”,这主要是云南、广西两个区域,关涉到“南丝路”及“海丝路”;二是放眼“区域民族”已然的平台建设——如广西与东盟的舞蹈文化交流、新疆与上合组织的舞蹈文化交流,增强传播力、释放亲和力并扩大影响力。同时要改变韩国舞蹈单向深度植入我国舞蹈文化建设的“文化误读”。

    (作者系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2022
01-21

 本报讯  (驻湖北记者王永娟 通讯员邢君成)7月以来,湖北省遭遇罕见大暴雨,省内部分文化场馆、设施受损严重。面对严峻的防汛救灾形势,湖北省文化厅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开展一系列抗灾救灾行动。

    抗灾救灾工作伊始,湖北省文化厅及时召开党组会议,安排部署全省文化系统抗灾救灾工作:迅速成立10个救灾工作组,由厅负责人带队第一时间分赴红安、麻城、大悟、团风、蔡甸、黄陂、阳新、通山、广水、钟祥等受灾严重地区,深入受灾地区基层文化场所,了解文化设施和文物古迹受损情况,看望慰问群众和文化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整合文化厅系统资源,筹集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组织厅系统党员缴纳10万余元特殊党费,统筹用于重灾区文化设施建设和修复工作;选派8个由相关专家参与的工作组,到受灾地区现场实地指导文化设施修复和文物抢险保护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抢救措施,防止灾情扩大;湖北省文物局全面开展受灾文物修缮等文物保护工程申报、实施,开启绿色通道;协调湖北省图书馆、省博物馆等省级文化场馆与市州,市州与县区相关文化场馆进行点对点帮扶,提供救灾维护技术支持;协调文艺院团开展文艺演出,为执行鄂州牛山湖破垸任务的官兵安排举办专场慰问演出,指导受灾地区专业文艺院团编排生动活泼的节目丰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策划组织文艺工作者创作反映军民协力抗灾、共建家园的文艺节目等。

    据初步统计,截至7月23日,湖北省83个县(市、区)的文化设施不同程度受灾,25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4650个村级文体广场(含村文化室)、28个剧场、27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保集中连片传统村落、7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8个市(县)文物保护单位和31个博物馆受损。

    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行动下,经过全省文化系统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目前,湖北省90%以上的文化场馆已能正常开放运行,所有专业剧场均可安排演出;受灾文物的重大险情得到有效排除,待修文物的修复工作正在有序展开;除武汉市辛亥革命博物馆、蕲春县李时珍纪念馆、黄梅县博物馆闭馆维修外,其他博物馆均正常开放。据了解,湖北省文化厅将进一步根据各地各类文化设施受损情况,持续进行跟踪指导,针对不同情况分类施策,抓紧抢修恢复工作,确保8月湖北全省文化设施全部恢复正常。

2022
01-21

 本报讯  (记者王立元)7月25日,2017年“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终审工作在北京举行,经评审委员会认真评审,长沙市当选2017年“东亚文化之都”。文化部副部长丁伟出席终审工作会议并讲话。

    丁伟说,“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是落实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共识及第七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的后续举措,是深化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品牌。“东亚文化之都”是体现国家战略的重要品牌,是城市推动对内对外工作的务实抓手,是整合各方资源的有效平台。他希望最终当选的城市切实兑现参选承诺,从机制上完善城市文化建设,深化对外交流,为“东亚文化之都”评选品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终审工作会议前,丁伟会见了长沙、哈尔滨、三亚3个候选城市的市领导及部分代表团成员一行,就“东亚文化之都”评选与候选城市代表交换了意见。

    据了解,为落实文化部领导关于“公开、公正、透明开展评审工作”的指示,文化部组织成立了由对外文化交流、公共文化建设和非遗保护等领域11名评审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独立开展评审工作。8月下旬在韩国济州举办的第八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上,中日韩三国文化部长将共同为三国当选城市正式授牌。同时,根据评审规则,哈尔滨、三亚获2017年“东亚文化之都”创建扶持城市称号。

 

2022
01-21

 本报讯  由中华文学基金会、浙江省桐乡市人民政府发起主办的“中华文学基金会茅盾文学新人奖”颁奖典礼日前在桐乡举行。

    据主办方介绍,“中华文学基金会茅盾文学新人奖”的设立,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推动和繁荣当代中国文学创作,奖励已经取得相当文学成就的青年文学家,促进中国文学事业发展。奖励对象是年龄45周岁以下(含45周岁),近年来在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中成绩特别优异的青年作家、评论家。每两年一届,每届奖励10名。

    本届新人奖共有付秀莹、马娜、马金莲、李娟、弋舟、颜歌、王凯、江非、何英、路内10位青年文学家获奖。他们的作品涵盖小说、诗歌、散文、评论和报告文学,创作各具特色,有着较强的代表性,体现了文学新人的较高水准。(仙 仙)

2022
01-21

   本报讯  由中国微型小说学会、江苏省镇江市文联和上海文艺出版社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奖(2015)于近日揭晓。

    本届年度奖经过初选、复评,最后由叶辛任终评委主任,雷达、范小青、格非、江曾培、梁鸿鹰、陆梅任终评委投票选出,并经公示后予以确定。最终,刘斌立的《额尔齐斯河畔》和安谅的《明人日记》荣获优秀作品集奖;袁省梅的《广厦》、周海亮的《特雷西的单车》、李抗生的《琴童》等10篇获得优秀作品奖。另有8篇作品和2种作品集获入围奖。

    终评委对本年度入围作品的普遍感觉是整体水准和文学性有新的提高,有一些闪烁亮点的好作品冒出来,如《广厦》、《特雷西的单车》、《扎西的菜园子》等,具有鲜明时代感,审美上显出陌生化,构思新颖。特别是首次设立的年度优秀作品集奖获得者刘斌立、安谅有一个共同特点是:沉入生活,善于思考,与社会没隔膜,又讲究微型小说创作技巧,因而他们的作品集题材新鲜,寓意深刻,不乏绝妙之作。

    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长郏宗培认为,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时代,微型小说正面临新一轮的无情挑战,亟须审美鼎新,要敢于突破原有的压抑创作的固定模式,此次评选出来的单篇作品和作品集,即是敢于突破的代表作。(黑 莓)

2022
01-20

    盛夏七月,山东省曲阜市“三孔”景区游客量持续攀升。在景区参观的游客注意到孔庙大成门两侧的施工围挡后,多数会询问“是在修什么东西吗”?确实,这是广为国内外关注的“三孔”古建筑彩绘修复工程。“该工程2014年开始筹备,目前正在全面推进。”“三孔”古建筑修缮中心副主任林丙焕对记者表示。

    百年来首次系统修缮

    “三孔”指孔庙、孔府、孔林,其古建筑群现有房屋1300余间,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彩绘面积约14万平方米。自清末以来,由于诸多原因,“三孔”古建筑的彩绘一直没有进行系统保护维修,只在某个单体建筑大修时进行过局部修复。

    由于长期缺乏修缮,“三孔”许多古建筑的彩绘已严重起甲或斑驳脱落,个别建筑的木构件甚至因失去了地仗彩绘的保护而露出木骨。2014年4月,得益于国家文物局和山东省有关部门的重视,曲阜市包括“三孔”在内的古建筑彩绘修复工程正式开始筹备。

    在顺利完成彩绘修复材料储备、库房建设、技术人员培训等前期准备工作后,《孔府西路古建筑彩画保护维修方案》等8个彩绘保护维修方案于2015年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复,并争取到国家财政资金8242万元。

    林丙焕介绍,“三孔”的建筑遗存多以明清两代为主,建筑彩绘囊括了明末清初至清晚期和民国时期的绘制风格。不仅如此,“三孔”古建筑彩绘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制分类。从金龙和玺、龙凤和玺、旋子墨线小点金、雅伍墨彩画、雄黄玉彩画等多类型的彩绘中可以看出,儒家所倡导的“仁”“礼”和“中庸”,不仅反映在“三孔”古建筑群的布局、使用功能等中,建筑彩绘的等级规制也被深刻地影响和渗透。

    划“实验区”确保万无一失

    作为中国三大古代建筑群之一,“三孔”古建筑彩绘修复的意义重大,因此对其的任何“手术”都需要慎之又慎。基于此,修复单位决定首先在大成门西次间内檐进行小面积的试验性施工。

    曲阜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之所以选择大成门西次间内檐进行小面积试验性施工,首先是因为其建筑本体虽然已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复的方案,在2015年上半年进行了保护维修,但其彩绘因年久失修,出现了起甲、剥落、漫漶不清等比较严重的自然侵蚀现象,面临着繁重的抢救性保护修缮任务。其次,大成门西次间内檐的彩绘保存丰富,各种彩绘施工工序均能得到很好的试验,是非常理想的试验性平台。

    记者近日在孔庙看到,作为“实验区”的大成门被脚手架和防护网包裹,多名工人站在覆盖在脚手架二层的木板上紧张地忙碌着。大成门西次间西北侧的外檐已经“修复”上了精美的图案,金色的祥云和龙形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林丙焕说,在小面积试验性施工中,负责工程施工的“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处坚持运用古建筑传统技艺,针对不同部位、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施工方法。“以大成门后檐西次间的金枋和三步梁彩画为例。在具体保护措施上,对金枋彩画采取了清理、回贴、清洗与除尘、找补、拓活5个修缮程序:对三步梁彩画则采取了回贴、清洗与除尘、补绘、拓活4个修缮程序。” 林丙焕介绍,从目前施工情况看,大成门西次间内檐彩画保护修缮取得了良好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为“三孔”等古建筑彩绘修复全面推进提供了重要依据。

    最大限度保留历史文化信息

    “三孔”古建筑修缮中心彩绘部负责人王明亮说,针对“三孔”等古建筑油饰彩绘的特点,经过专家初步勘察、分析,保护工程共分为3种类型:对建筑内外檐剥落严重致使木构件裸露的彩绘,或者近代所做的形制改变、质量粗劣的彩绘,查找史料和依据现状,按原形制、原工艺、原做法、原材料,重做一麻五灰地仗和彩绘;对内檐形制清晰,但起甲、剥落严重的彩绘,软化后修补回贴;对原形制清晰可辨,仅有褪色且无大面积脱落起甲的彩绘,重点原状除尘保护。

    一麻五灰地仗是自古沿用下来的“三孔”彩绘制作工艺。具体工序为在外檐原木处刷5层特质的油灰,其间粘贴一层细麻丝。油灰由桐油、猪血、青砖末混合制作而成,在刷到第三层后开始粘贴细麻丝,经过按压、打实后,再刷两层油灰。打过地仗后,建筑物表面变得光滑平整,下一步便可以绘图和上色。

    王明亮介绍,为完整保存彩绘的现状,“三孔”建筑群内的每一道梁、每一个面、每一个部分都要用高丽纸拓下来,手工绘制小样(各部位的尺寸)、拍摄照片存档。同时,为使修复的彩绘能够持久保存,整个施工过程中都严格按照原规制、原手艺进行修复,虽然传统材料巴黎绿、群青、金箔、松烟等材料稀缺、昂贵,仍坚持使用原材料。

    今年4月,山东省文物局邀请国内古建筑彩绘和文物保护方面的专家,对“三孔”古建筑彩绘修复工程试验阶段施工情况进行了评审。专家一致认为,工程遵循了“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等文物保护原则,对彩绘现状类型的分析符合“三孔”的实际情况;在研究性保护维修试验阶段,采用了传统材料与工艺,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历史文化信息,古建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得到了有效保护。目前,“三孔”古建彩绘修复工程正在全面推进。

2022
01-20

   本报讯  (记者于帆)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少年传媒学院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翟惠生受聘担任少年传媒学院总顾问,新闻传播学者、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担任少年传媒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家》杂志社总裁徐功明担任少年传媒学院执行院长。

    据了解,少年传媒学院隶属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由新闻传播学院与《教育家》杂志合作成立,是全国高校首个正式成立的青少年记者研究、培养专业机构。少年传媒学院将在中国记协、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的指导下,通过科学研究、课程资源研发、人才培养创新、少年传媒训练营、工作坊等形式,增强青少年媒介运用能力,提升青少年群体现代媒介素养,探索建立未来媒体从业人员的早期选拔与培训机制,为培养“为我所需,为我所用”的新闻传播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利表示,少年传媒学院将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未来新闻工作者作为首要任务,在激发青少年对新闻传播事业浓厚兴趣的同时,切实帮助未来记者系好职业生涯的第一粒扣子。喻国明表示,少年传媒学院将努力把高校新闻传媒优秀师资向基础教育延伸,把高校先进的新闻传播科研成果向社会辐射,成为联结高校与社会、联结新闻传播教育工作者与广大青少年的坚实纽带。

2022
01-20

本报讯  (记者周志军)7月20日,“2016融贯电商国舞风云榜”广场舞赛事活动在北京启动,演员李明启、音乐人萨顶顶等到场助阵。

    广场舞,是集健康、娱乐、表演于一体的备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全民健身项目。据了解,本次活动瞄准庞大的广场舞群体,旨在通过选秀赛事及“国舞训练营”“国舞加油站”等活动,在全国500多个居民区以及5000多家药店铺设宣传渠道,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媒体活动传播模式。活动将持续4个月,横跨12个省市自治区,预计将吸引5000余名广场舞领队带领超过6万名广场舞爱好者参与比赛。

    启动仪式上,融贯电商CEO王琳表示,互联网给很多传统行业带来了改变,本次广场舞赛事活动通过互联网的聚合,也将使每一位参与者受益。活动将本着全民运动的精神,响应国家“健康中国、和谐中国”的号召,突破性地结合广场舞、明星、选秀,为草根广场舞人群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打造权威的广场舞年度榜单。

2022
01-20

      本报讯  (记者李静)今年是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10周年。近日,由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发起、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支持的“2016中华古籍保护志愿服务宣传推广活动”在山西、安徽、四川、广东四地正式启动。来自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39所高校的近200名青年志愿者在接受相关专业培训后,将奔赴四地各基层古籍存藏单位,开展为期一个多月的古籍整理、著录登记及宣传推广等志愿服务活动。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自去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团结动员行业及社会力量参与中华古籍保护事业。去年,协会发起了面向河北的“中华古籍普查志愿服务行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来自京津冀地区的7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共计普查古籍19万册,甄别线装书中的民国图书近10万册,使河北省全面完成古籍普查任务的时间大大提前。

    今年协会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的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得到了业内各重点古籍保护单位的积极响应。经过认真考量,协会决定在晋皖川粤四地展开,这些地区都是历史久远、遗存丰厚的地区。比如,山西全省古籍藏量100余万册,有274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许多古籍年代久远、版本珍稀。相对宏富的古籍藏量,这些地区却存在专业人员少、存藏条件恶劣等现实困难,古籍保护工作仍十分艰巨。

    合作地区一经确定,四地的大学生志愿者招募工作有序启动。一批具有古典文献学、历史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的大学生经过考核与培训后,成为古籍保护志愿者。比如,四川省图书馆和省古籍保护中心经过文言文翻译、面试等程序,招募了46名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将被分为8个组,奔赴南充、绵竹、广汉等地开展志愿服务。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会长刘惠平说,中华古籍保护志愿服务宣传推广活动是一项全国性古籍保护公益活动,高校志愿者的积极参与,不仅能够推动各地古籍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也能使古籍保护社会参与理念进一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更在青年学生中培育了古籍保护的后备力量。

    四地省级图书馆都对此次活动给予有力支持。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还从天津、河北聘请专业教师指导此次志愿者活动。安徽省图书馆馆长胡敏表示,这是一项集公益志愿服务、后备人才培养、营造保护氛围、推动地方古籍保护工作深入开展的共享多赢的公益性项目,更是一项“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创新性工作,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2022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