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3平台网址 《Q78841982》上党八音会是一种民间吹打乐,在山西省东南部的长治、晋城一带广为流传,因其主要使用鼓、锣、钹、笙、箫、笛、管等八种乐器,故名“八音会”。
上党八音会最初由锣、鼓、钹、笙、管、唢呐等乐器组成,后来又逐渐增加了小镲、梆子、胡琴、笛子等乐器,兼吹兼打,吹打结合。明隆庆年间(1567-1572),沈潘宣王朱恬焌在潞州为官,他喜爱音乐,把昆曲、皮簧等由南京带到上党,与当地原有的音乐交相辉映。当时,不仅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在潞州城内大街小巷大闹灯会,而且还在城西南开辟“天晚集”,在夜间兴起歌舞,为集市生意助兴。长子县西南呈村一带的铜乐器生产作坊创建于清初,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上党地区民间鼓吹乐器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明清以来,八音会越来越受群众喜爱,凡婚丧嫁娶、满月祝寿、庆功贺典,都要请八音会演奏。
上党八音会音乐要素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宫廷音乐。上党八音会从乐器配置、使用到演奏方式、用途皆与汉代鼓吹乐有相同之处。现存泽州县唢呐牌子曲《迎仙客》就是一首唐代宫廷古曲。二是庙堂音乐。上党境内佛寺庙宇极多,高平开化寺和二仙庙至今仍保留着庙堂乐队排座演奏的宋代壁画和金代石刻图。晋城吹打乐中现存的《大十番》、《小十番》套曲及昆曲与江南正乙教道士的斋醮音乐中的昆曲、粗细十番锣鼓曲牌同名,摩登3注册1960音律相近。三是戏曲音乐。上党八音会四分之
一的曲牌是与上党戏曲通用的。四是民歌小调。八音会曲牌中的《摘花椒》、《摘豆角》、《打酸枣》、《放风筝》、《闹元宵》、《大观灯》、《迎春欢》等几十个曲牌都是民歌小调。
上党八音会乐器有文场、武场之别,文场为唢呐、丝竹,武场为梆、鼓、锣、镲。文场突出唢呐吹奏技巧,要求吹奏者不仅大、中、小唢呐和老咪(口哨)都能运用自如,而且还要吹奏出喜、怒、哀、怨等不同的感情色彩;不仅能吹奏各类歌曲,而且能吹奏整本戏文;不仅能“文吹”,而且能“武吹”(如吹奏时口咬铡刀,刀的两端还要挂两大桶清水);不仅有独奏,而且有多人联袂吹奏。
有没有几个好“吹家”,是衡量一个八音会团体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武场则是为了突出鼓、锣、镲,“鼓佬”(或称“掌鼓板的”)不仅负有指挥职责,掌握演奏的节奏情绪,而且击鼓要花样迭出、令人心动;锣、镲不仅要节奏有致、嘹亮利落,而且要上下翻动、金光闪耀,乃至高潮处、忘情时,将手中锣、镲抛向数米高空,随手接来,继续按节奏敲打。这种吹打轮番、文武和唱、互为激励、相呼相应、配合默契的演奏技巧,既给了观众以美好的艺术享受,又使演奏员得以休息和调整。
上党地区民间八音会本初也是自娱性质的乐社组织,受人雇邀为婚庆吹打是后来的事。过去八音会以打坐场为主,摩登3注册开户吹奏内容大都是民间小调、梆子戏、落子戏曲牌和选段等。八音会的人为红事吹打时,穿一件很简易的红布“小褂”——— 用一块红布,中间开个豁口,头从豁口中探出,前胸后背各有一片红布,无领无袖,因此当地称其为红衣行。
红衣行是从自娱性质的八音会逐渐演变成的半职业性质的民间鼓坊类型的吹打班,在民俗观念中,这种吹打班和乐户(民间乐手)班有着严格的区别。红衣行只办红事,不办白事,后来也为贫苦人家吹打丧事,但讲究的人家不雇红衣行吹打丧事;民间俗称也不相同,称红衣行为“吹打”,称乐户为“龟家”,称乐户的班主为“科头”,称红衣行的班主为“揽头”;乐户只能与乐户联姻,红衣行则无这种限制;红衣行的人乐器单打一的多,乐户则全把式多;支应同样的乐事时,红衣行与乐户即使水平相当,得到的工钱比乐户要少一些。
上党八音会的传承采用面对面的方式。如今,上党地区不仅几乎村村有八音会,有的村多至两三个,摩登3甚至还有个体组织的八音会,能分能合,灵活多变,适应性强。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mchunghua.org/?p=66
>> 转载请注明: www.mchunghua.org 2020年10月21日 于 摩登3注册-摩登在线-馬來西亞中華文化网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