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3注册1960 《Q78841982》在过去66年的时间里,在世界五大洲超过180多个国家的中国书刊发行网络,让海外地区累计超过14亿人次成为文化中国的阅读者。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新中国开展最早、影响最广、海外受众群体最多的国家形象海外工程——“海外华文书店”。
在实体书店纷纷关门的今天,摩登3注册开户这些海外华文书店生存状况如何呢?2013年开始,天津广播电视台《海外书店》纪录片团队先后拍摄采访了英国伦敦光华书店、法国巴黎凤凰书店、法国巴黎友丰书店、美国旧金山中国书刊社、日本东京内山书店、澳大利亚墨尔本、悉尼中华书籍和巴西圣保罗文昌书局等海外华文书店。今晚21点20分,在天津卫视播出的2015《泊客中国》盛典中,这7家书店的代表还将逐一亮相,现场讲述他们与中文书店的不解之缘。
没有光华书店,
可能就没有《剑桥中国史》
1970年代以前,在英国生活的10多万华人华侨虽听得到乡音、品得到乡味,却始终无法了解到来自中国的乡情家事。沿唐宁街首相府向前200多米的伦敦华埠,一条主街上挤满了五六十家饭馆、医馆和武馆,却没有一家华文书店。直到邓家祥1971年创办了光华书店,英伦的华人华侨们才找到一扇门,一扇推开就能望见家乡的书店大门。
从1970到1980年代,每个月有两次,摩登3全英国的图书馆、大学和汉学家们,都在盼着一列驶向King Cross火车站的邮政列车。列车到站后,邓家祥会一麻袋接一麻袋地扛下那些印有“中国邮政”字样的包裹。当老邓顺利护送这些包裹到伦敦唐人街的光华书店后,这些来自剑桥、牛津、伦敦大学、大英图书馆的汉学家们才算吃了定心丸——因为邮包里,是维系现当代英国汉学研究、门类覆盖中国文明方方面面的华文书刊。迄今已编撰了半个世纪的《剑桥中国史》和《中国科学技术史》,是英语世界最权威的中国史著作。可以说,英语读者通过这两部史书认识中国、深入中国的历史有多长,它们的编撰者对光华书店的倚重就有多深。
今天,光华书店依旧是全伦敦唯一一家海外华文书店。但随着中国与英国乃至世界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尤其是2000年以后,曾经是购书大户的英国各个大学图书馆,已经能与中国的大学图书馆直接交流,光华书店就显得“没那么必要”了。2007年,邓家祥以象征性的1英镑将光华书店转让给了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由其继续经营,唯一的要求,是留下“光华”两个字。
凤凰书店:
创始人曾获周恩来颁发勋章
在今天的华语文学界,法国的凤凰书店无人不晓。
2009年,巴黎凤凰书店的创始人雷吉斯·贝热隆辞世。遵照遗愿,先生葬回了家乡。葬礼很简单,只有女儿和书店的同事前来送行,没有墓志铭,棺石板上只是简单刻着贝热隆先生的名字和生卒年份。但是,一同下葬的一枚勋章,却又告诉人们这位书店老板的故事没那么简单:那是中法建交前周恩来总理颁发给贝热隆的勋章。
1959年,当中苏关系恶化,大批亲苏专家纷纷撤离中国的时候,贝热隆和另外三个法国专家毅然前往当时尚未建交的中国援助建设。1964年,法国不顾西方世界的层层阻挠与中国建交。第二年,贝热隆就在巴黎街头建立了法国第一家海外华文书店:凤凰书店。几十年风雨中,一波波政治风潮让这只凤凰一次次身陷浴火。1980年,极右势力烧毁了书店,第二代经营者克莱尔被烧得面目全非,但这位女英雄和第三代经营者菲利普用行动让一度心灰意冷的老贝选择了坚持。他们在废墟上架起报箱,继续接受读者订单,宣告凤凰将涅槃重生。
今天,是否受邀在凤凰书店主讲过文化沙龙,成为检验某一华语作家是否可以在世界文学界代表中国发声的不成文标准。莫言、刘震云等国内著名作家,都曾在此做过演讲。
在实体书店销量低迷的环境中,凤凰书店至今依然保持着每年近2%的营业增长率,是全欧洲销量最大的华文图书零售店。而在法语世界,凤凰书店影响的一批读者,成为今天活跃在中法思想界、文学界的启蒙者。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乐黛云介绍,法国汉学泰斗汪德迈先生是她和去年过世的丈夫、国学大家汤一介先生的挚友,而汪德迈家中收藏的大部分中国书籍都是从巴黎凤凰书店买到的。
中国书刊社:
中方供书20年曾拿不到一分钱
1960年创办的中国书刊社的背后,是诺伊斯家族整整六代人、一个半世纪的中国情缘。19世纪70年代,诺伊斯家族第一代人就在中国先后创办了至今已有140年历史的名校培英中学,以及广州开埠以后第一所女子中学真光女校。
因为封锁,从1960到1980整整二十年,中国国际书店只能持续向China Books供书,却从几百万本图书的销售收入中拿不到一分钱。而中国对这个家族的信任,一如这个家族对中国的信任一般,让一桩二十年都拿不到货款的生意,从没一丝犹豫地在中美两国间坚持了下来。单是“红宝书”,摩登3注册中国书刊社就在北美创造了至今无人企及的100多万本的销售纪录。美国汉学家、芝加哥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艾恺在1963年开始对中国感兴趣的时候,买的头几本中国书,都出自中国书刊社,“对我来说,比较感动的是诺伊斯家族六代人的传承,他们做好了一件事情,就是‘回家’,因为中国早已成为他们的心灵上的原乡。”
中华书籍:
卖书的同时成为澳洲中医药宝库
China books中华书籍,迄今仍是全澳洲唯一专营中国图书的海外华文书店。在全球实体书店整体萎靡的今天,中华书籍的创始人Tony Mc Glinchey,凭借独创的“图书配套衍生品”经营策略,实现了实体书店的逆势增长。书店不但成为全澳洲学习中国文化的必去之地,而且也成了澳洲中医学界无人不知的中医药宝库。今天,澳大利亚依然是全球唯一承认中医合法地位的海外国家;学习中文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百分比,澳大利亚也是海外最高的。
在当今网络时代,开一家实体书店已是相当艰难,更不要说在国外出版销售中文书。孔子学院总部高级顾问、前歌德学院(中国)总院长阿克曼说:“不久前,德国最后一家华文书店倒闭了。有人问我,在国外应该怎么推广中华文化?我认为,就是需要珍惜和重视,像友丰书店的潘立辉先生这样,虽然不懂生意但深刻理解和热爱中华文化的人。”
他所说的潘立辉,法国友丰书店和友丰出版社的创始人,原为柬埔寨华侨。以全世界首部9卷本《史记》外文全译本为标志,法国友丰30年共出版了超过1000部中国文化书籍,金庸等华文巨擘正是通过友丰而风靡法语世界。这个盘面不足3平米的世界上最狭小的出版社,却被欧洲汉学界封为神坛——能在友丰出版社发表作品,代表着汉学研究的最前沿的关注与认可。
对于潘立辉们来说,海外华文书店,不仅是生意,更是事业,是心灵和情感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