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mchunghua.org 的 站内主页

2021
09-26

  生态修复织就了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绿网,使神州大地的绿色版图不断扩大。据最新报道,10多年来,国家在三江源地区投入100余亿元用于生态保护修复。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境内草地、林地长势趋好,植被盖度稳步增长。这一素有“中华水塔”之称的美丽圣地正在逐步恢复昔日的瑰丽。如今,像三江源一样的众多生态修复工程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的重要之举。     重建完整生态系统     随着人类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20世纪70年代,污染生态学领域提出了对受污染环境进行生态过程控制的思路,形成了初步的生态修复概念。     “生态修复指重建已损害或退化的生态系统,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功能的过程。”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冬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姜鲁光对笔者补充道,生态修复不仅包括对森林、草原、荒漠、湿地、土壤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修复,还包括对城市、农田等人工生态系统的修复。     在国务院发布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要求对生态系统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总结过去5年生态文明建设显著成效时指出,“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在部署未来生态文明建设时强调,“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在刘冬看来,生态修复既要重建生态系统结构和组成部分,也要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终极目标是重新建立一个完整的功能性系统,并使之具有系统自我维持的能力。     生态修复具有不同的程度,主要包括“生态恢复”“生态修复”“生态重建”。生态恢复指停止人为干扰,解除生态系统所承受的超负荷压力。按生态系统自身规律演替,通过其修养生息的过程,使生态系统以自然状态演化。生态修复则加入了辅助性人工措施,为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提供一定的帮助和促进,加快恢复已破坏的生态系统。生态重建主要针对破坏严重的生态系统,对其进行规划、设计,建设生态工程,加强生态系统管理,人为创造和谐、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环境。     修复工程紧锣密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从国家层面开展了针对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森林草原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的生态修复工作,相继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态恢复工程,如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荒漠化治理工程等。这些工程对保障我国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全长6300余公里,涵养着沿岸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自然生态。今年2月15日,涉及11省市的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正式开启,对长江的排污口进行深入排查、监测、溯源和清理整治。让母亲河重焕生机,让绿色成为长江经济发展的底色。     甘肃省景泰县曾一度饱受盐碱地的困扰,当地干部将盐碱地区形象地概括为“夏天水汪汪,冬天白茫茫”。为了加大对盐碱地的生态修复,景泰县按照“挖塘降水、抬田造地、渔农并重、修复生态”的思路进行综合治理。     据报道,截至目前,景泰县在沙漠里累计造林4万多亩,完成沙化地改良30万亩,封沙育林、育草13.5万亩,营造大型防风阻沙林带30万亩,植被覆盖度由不足20%提高到75%。大片盐碱区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恢复。     顺应自然科学作为     我国在生态建设和修复中,遵循着以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宗旨。 刘冬说,自然修复指充分依靠大自然本身的力量修复自然生态,即“让自然自己来做功”,常见的方式如围栏禁牧、封山育林。人工修复则指人类以一定的频率、强度和方式来“干预”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但在实践中,不是二者择其一的单选题,而是因地制宜、将二者结合发挥最大功效的应用题。“生态自然恢复并不是不作为,而是要顺应自然、科学作为。要坚持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刘冬说。     去年,刘冬和同事们在调研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时来到贵州省赤水市。在赤水,很多岩石大片裸露、草木难生,如果完全依赖自然修复,就要先等岩石自然风化形成表土,才可固化植物存活。这一过程的时间周期需要以“万年”为单位计算。因此,赤水市的生态修复措施是在全面生态环境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对具有生态自我修复能力的原有林地、退化草场等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有计划地封禁一段时期,限制人畜进入。此外,利用植物的自然繁衍能力,通过科学管理,抚育成林、成草,从而达到迅速恢复植被、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生态修复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是纯粹的技术与管理问题,更是直接关系到区域可持续发展、重大而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刘冬认为,未来生态修复更应关注对“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修复。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据百度   张佳欣 刘 畅   

2021
09-26
2021
09-26
2021
09-26
2021
09-25

  中新网3月19日电 针对近期网络上反映西安思源学院董事长周延波为加拿大居民等问题,陕西省委教育工委今日公布了调查结果。通报称,鉴于周延波在2018年1月被推荐为陕西省十二届政协委员人选时,故意隐瞒个人重大情况,根据有关规定,已责令周延波辞去陕西省十二届政协委员。     针对周延波有关问题,陕西省纪委驻省教育厅纪检组对周延波立案审查,根据调查核实情况,陕西省委教育工委依纪依规对周延波及相关人员进行了处理。     以下为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公布的《关于周延波有关问题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全文:     针对近期网络上反映西安思源学院董事长周延波为加拿大居民等问题,陕西省纪委驻省教育厅纪检组对周延波立案审查,根据调查核实情况,陕西省委教育工委依纪依规对周延波及相关人员进行了处理。现将调查处理情况通报如下。     一、周延波基本情况     周延波,男,1962年2月生,湖北老河口人,中共党员,现任民办高校西安思源学院董事长、党委委员,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为陕西省十二届人大代表,2018年1月为陕西省十二届政协委员。     二、调查核实情况     1.关于加拿大国籍或永久居留权有关问题     经调查,周延波于2011年3月取得加拿大永久居留权,持有枫叶卡,有效期5年,枫叶卡到期后,没有申请更换。陕西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认定,周延波持有中国护照,系中国公民。 2018年1月其办理了加拿大商务签证。据周延波本人提供的加拿大方面相关材料显示:周延波于2015年4月7日起,已非加拿大居民。     2. 关于陕西省十二届政协委员有关问题     经调查,2018年1月4日,周延波作为陕西省十二届政协委员人选考察时,虚假承诺本人及子女未取得外国国籍、永久居留权或长期居留许可,故意隐瞒了其女儿已移居加拿大的事实,没有如实向组织报告本人曾拥有加拿大永久居留权的情况。     3. 关于陕西省十二届人大代表有关问题     经调查,2012年12月,周延波被推荐为陕西省十二届人大代表人选时,时任西安思源学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彭斌、专职组织员赵志强在没有认真调查核实、且未向学院领导汇报的情况下,以西安思源学院党委名义向推荐单位西安市教育局,出具了“西安思源学院董事长周延波没有获得国外或境外永久居留权、长期居留许可,其配偶子女也没有移居国外或境外”的证明材料,该证明材料与实际情况不符。时任西安思源学院党委办公室主任马青知悉此事后,未作进一步调查核实,也未向学院党委汇报。     三、处理情况     1. 鉴于周延波在2018年1月被推荐为陕西省十二届政协委员人选时,故意隐瞒个人重大情况,根据《政协章程》有关规定,已责令周延波辞去陕西省十二届政协委员,相关程序正在办理中。     2. 鉴于周延波在2018年1月被推荐为陕西省十二届政协委员人选时,故意隐瞒个人重大情况,违反党的组织纪律,依据2015年《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七十四条和2018年《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七十七条之规定,2019年2月18日,省纪委驻省教育厅纪检组对周延波立案审查,2月25日,省委教育工委给予周延波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3. 鉴于彭斌、赵志强、马青3人违反党的工作纪律,在周延波被推荐为陕西省十二届人大代表人选时,出具虚假证明材料,依据2018年《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四十二条和2003年《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三十九条之规定,2019年2月22日,省纪委驻省教育厅纪检组对彭斌、赵志强、马青3人涉嫌违反工作纪律立案审查。2月25日,经省委教育工委研究,按照党员隶属关系,西安思源学院党委给予彭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赵志强党内警告处分;2月27日,西安市西影路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党委给予马青党内警告处分。

2021
09-25

  本报北京3月18日电 (记者孔德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发布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工作情况。截至3月10日,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117万人次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商品进行检查,共立案6535件,结案2290件,案值77.9亿元,罚没金额2.68亿元。     据介绍,为督促各地对保健市场乱象开展全面治理,确保“百日行动”取得实效,自2月18日起,13部门组成13个联合督导组,赴全国各地进行督导。截至3月14日,13个督导组已完成对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北、湖南、重庆、四川、陕西、甘肃等18个省区市的督导工作。     市场监管总局表示,通过两个多月的集中整治,对保健市场乱象已经形成全面打击的高压态势,“百日行动”取得阶段性进展。下一步,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联合工作组在持续监管执法和加大舆论宣传的基础上,将着手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2021
09-25
2021
09-25
2021
09-24
2021
09-24

  作者: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 执笔:戴木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文艺事业、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发展好文化文艺事业、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指出:“希望大家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这一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深刻阐述了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做好新时代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1.为新时代中华民族培根铸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也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有力弘扬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的“根”,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新时代的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点击进入下一页     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把工作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图为湖北宜昌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服务活动现场。新华社发     坚信马克思主义这个“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努力学习好宣传好发展好马克思主义,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坚定文化自信,为国家、民族发展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与国家、民族的“根”和“魂”紧密相连。每个时代的思想文化,都必须实现对以往时代思想文化的超越,都要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和回答所处时代的问题、完成所处时代的任务、最终形成关于所处时代问题和任务的思想认识、理论阐释和文化支撑,这是实现时代精神和思想文化创新的关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把“根”培得茁壮、如何把“魂”铸得强大,是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必须承担的重大使命。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把工作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文化文艺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把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用艺术的力量、理论的力量和精神的力量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战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以精品奉献人民。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又取决于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今天,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化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衡量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的精品力作的标准,就是看是否有力地反映现实、观照现实,是否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的精彩生活表现好展示好,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文艺创作要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     永葆人民情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的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主体、作为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天职。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能不能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在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3.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鼓与呼     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充分认识自己的历史责任,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积极为党和人民创作精品、建言献策、身体力行,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努力“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凝聚全体人民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鼓与呼。     做新时代的先行者。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新中国70年的砥砺奋进,使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此为契机,深刻反映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     努力推进思想文化创新。创新是文化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新时代经历着深刻变革,呼唤着思想创新和理论创新,这对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既体现出高度的理论自信,又包含着对思想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期待,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定信心、担当历史责任、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指明了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艺术和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用明德引领风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尊自重、自珍自爱,讲品位、讲格调,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涵养“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坚守,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坚守高尚职业道德,多下苦功、多练真功,做到勤业精业;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和学问家。     《光明日报》( 2019年03月19日 06版)